第四章 分化(1 / 1)

入侵美利坚 通吃 4624 字 7小时前

入夜前,镇内赶来领取土豆罐头的人数超过五十,探索队携带的‘免费’补给被直接清空。

整个过程出乎意料的静默,没有预想中的激烈反抗,也不见劫后余生的喜迎王师,更像是例行公事的流程。

镇内的幸存者显得非常麻木,给他们东西也换不来什么好话,但也不拒绝——像极了一群来领救济的流浪汉。

大多数幸存者觉着有人送东西给自己是应该的,甚至怪罪探索队来的太晚,给的东西太差。

要不是没得吃,他们对土豆罐头肯定是不屑一顾——这种不冷不热,甚至称得上‘嫌弃’的态度让探索队很是头疼。

来之前,大家想过一旦遇到大量幸存者要怎么办?都觉着己方能应付,实在不行就撤退。

可仅仅第一天,现实就给所有队员上了一课——靠点小恩小惠收卖不了人心,甚至可能养出贪欲。

真要有几百上千的幸存者冒出来,就凭避难所里的百来号人,压根控制不住。

只有康格斯这位前任警长觉着理所当然,美利坚的底层向来怨气冲天,觉着别人欠自己的。

入夜不久,周青峰把陈瑞、罗格等人叫来,用无线电联络上避难所的萧金浪,大家一起开个小会。

“镇上的幸存者数量比我们预计的多,如果能用好这批人力资源,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肯定大有好处。如果用不好,麻烦就大了。”

“网上很多新闻,说穷到要死的懒鬼吃福利吃的理所当然,吃的理直气壮。之前当个笑话看,现在才发现真有这样的人。”

“我们面临一个极大隐患,就是百来号人身处一个文化和人种完全不同的世界。

那些白人黑人是怎么看我们的?少数个体因为和我们享有同样的资源,或许能跟我们同心协力。

但其他非我族类呢?从今天的状况看,他们只怕没对我们心存善念,尤其在我们占据更多资源的情况下。”

开会的都是自家人,大家都可以敞开了说,提出的问题也很尖锐,就是如何在和外界交流时保全自己?

如果是在国内,遭灾遇难了,活下来的抱团取暖,彼此协助。可这是在国外,情况完全不同。

周青峰想想自己在末世遇到的那些纷争,对此没啥好见解。倒是萧金浪有个主意.

“以少御多,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学英国佬,以超然的姿态在对手中挑拨矛盾,别让敌人形成铁板一块,尽可能的将他们细分。”

这话倒是叫人眼前一亮,对喜欢讲团结,讲友谊的东方人来说,‘分化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。

周青峰立马想道,“挑拨黑人和白人的矛盾?比如镇上的黑人数量少,联合黑人对抗白人。”

罗格在白天的急救中积累了更多的认识,“黑人白人中还应该继续细分,有势单力薄的,和抱团成群的。

另外,白人也是个统称,有信天主的,信福音的,信杂七杂八的;有英裔、德裔、爱尔兰裔。

这帮家伙自己内部肯定矛盾重重。

我们可以优待某些族裔,比如墨西哥裔,如何?只要敌人一盘散沙,对我们的威胁就小了。”

这想法立刻打开众人思路,顿时觉着眼前的困难小了不少,没必要对所有异族都一视同仁。

陈瑞还加了一句,“除了分化敌人,我们还得增强自己,收容和我们三观一致的,但警惕‘香蕉人’。”

主意是好主意,可该如何执行呢?

周青峰开会时,一个个黑影在镇内东窜西窜,偷偷摸摸的靠近他们所在的房屋,逐步接近到百米以内。

白天领罐头的奥马尔就在其中,但处于拖后的位置,蹲在房屋角落,注目观察。

天黑前,这家伙联络了不少镇内幸存者,鼓吹他那套‘与其乞食,不如抢掠’的想法。

探索队虽然兵强马壮,但总共才十二人,数量上的劣势让不少野心勃勃的家伙多了几分觊觎。

能活到现在的幸存者都不是靠心慈手软,一个个自私自利,翻脸无情,对于劫掠和杀戮早已习以为常。

白天看周青峰等人面色红润,衣着干净,不少幸存者就心生怨恨——都是苦熬末世,凭什么你们能吃香喝辣,我们却吃糠咽菜?

对于奥马尔的提议,响应者不在少数,有那么三四十号人口头答应。

只是松散的联络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组织,夜里愿意出来行动的也就七八个。其余的不是不愿来,而是没那个条件。

镇上早就没供水供电,除了少部分人的屋顶上装了光伏板,其他幸存者连个照明工具都没有。

特别是缺乏肉食后,夜盲症甚至成了个普遍问题,天黑就成瞎子。

这七八人也不愿聚在一起,分散在不同方向缓缓靠近。到了百米距离,他们不约而同的减缓速度。

奥马尔曾经是个生存狂,靠光伏给一具夜视仪充电,能依稀看清百米外充当掩体使用的改装皮卡。

那些皮卡动力极强,基本在八百马力以上,扭矩上万‘牛米’,附带装甲和机枪后更是势不可挡,可以当装甲车用。

五辆皮卡环形围住中间一栋两层房屋,屋顶上似乎有观察哨,但没亮灯。奥马尔摸不清对面底细,想着让‘友军’先去试探一二。

这一蹲就好几分钟没动静,谁也没动。

反而倒是负责警戒的马可世在监控屏幕前惊出一身冷汗,连忙把周青峰等人喊来处置。

皮卡上有军用级的夜视仪,供电更是有上百度的大电池做依靠,功率远超单兵使用的型号——电子设备里,功率就是王道。

同样距离内,探索队的夜视仪能看得更远更清楚。

周青峰来了之后只瞧了眼,毫不犹豫就下令道:“对于这种不明原因的窥探,一律视作有敌意,用机枪打几个短点射过去。反正打死了不犯法。”

探索队的遥控机枪自带激光测距,武器站跟机枪是联动的,在皮卡内就能操控。

车上警戒的队员盯着夜视仪的显示屏,像玩游戏似的用遥控手柄选择目标,完成锁定.

就在皮卡开火前,窥探的幸存者不知是胆子大,还是真想试试探索队的老底,有人抢先射击。

黑夜中响起刺耳的枪声,子弹嗖嗖的飞过来,打在改装皮卡的装甲板上,发出铛铛的几声脆响。

探索队的十二名成员都被吓了一跳,所有人立刻在无线电里询问,通讯频道内喊声不停,极为嘈杂。

越嘈杂越喊,直到把频道堵死。

“别像一群菜鸟似的嚷嚷,通通给我闭嘴。”周青峰抓着话筒吼了一声,“有伤亡通报伤亡,没伤亡的寻找任何可疑目标,开火!”

听到夜里有人开枪,奥马尔就知道麻烦了。他立马缩脖子,从窥探的街角避开。

就在下一秒,对面皮卡上的机枪开火,五挺中口径的M240喷出半米长的火焰。

七点六二毫米的全威力机枪弹‘突突突’的射了过来,连续几个短点射,十几发子弹将木制房屋的墙角打的碎屑崩裂。

奥马尔已经闪开了,依旧被木刺扎的睁不开眼。他只觉着魂飞魄散,双手着地,连滚带爬的离开。

这人算逃得快的,其他逃得慢的直接尸横当场,倒地不起。

枪响过后,几条机械狗飞快的窜了出来,绕着枪战现场转了几圈,寻找可能的漏网之敌,进行补枪。

整个过程持续不到三分钟就停下。只是夜里黑乎乎,有夜视仪也难以掌控全局,以至于探索队上下都忙忙乱乱。

当晚岗哨加倍,机械狗潜伏在百米外,无人机每隔半小时就将住所周边巡飞一遍,直到天亮。

隔天,已经投靠探索队的莱拉女士起床整理被褥,才得知昨晚发生了一场小小的战斗。

“半夜有人朝探索队开枪,然后皮卡上的机枪还击了,被打死了好几个。”说话的也是个投靠的女子,三十几岁,叫乔安娜。

昨天有十几个幸存者投靠了探索队,都是些已经撑不下去的老弱妇孺,为了活命已经顾不上别的。

为了队伍的安全,这批人吃过晚餐后被安置在落脚房屋的地下室,夜里睡得死死的,对外面的状况毫不知情。

得知探索队毫发无损,莱拉倒是松口气。她受够了颠簸流离的生活,迫切想要安顿下来。探索队若是被击退,对她反而是个灾难。

“镇上的男人没个好东西,被打死了也活该。”

乔安娜点点头,认可了这个观点,而后低声问道:“你觉着这支探索队收容我们是做为什么?会不会是对我们有想法?”

莱拉明白这话什么意思。

苦难的生活让男人们一个个兽性十足,女人若是没个依靠,日子可难过了,出卖皮肉成了唯一的生存方式。

同样的,探索队的队员们在避难所憋了一年,昨天少不了在仅有的几个女人身上目光流连,似乎有点意思。

莱拉耸耸肩,叹气道:“无所谓,那些男人想干嘛就干嘛,能让我和孩子活下去就行。”

乔安娜讷讷嘴,不知在想什么。

早饭时分,探索队提供的食物总算不再是土豆,而是烤制的面包。

几个孩子吃的大快朵颐,不时发出欢笑。被收容的大人们却敏感的发现各自待遇有所不同。

因为莱拉得到的面包是别人的两倍。餐桌前,周青峰还很热情的与之交谈,“女士,您是墨西哥裔,是吗?”

“呃我其实来自危地马拉,跟墨西哥有点距离。”莱拉女士的肤色比较深,既不是白人,也不是黑人。

“哦我明白了,拉美裔。”周青峰自顾自的吃着早餐,还将自己的炼乳推给对方。

莱拉有些受宠若惊,暗想这年轻的亚裔该不会是看上自己这残花败柳了吧?

周青峰继续道:“我曾经雇佣过一批墨西哥移民,都是不错的人。虽然你不是墨西哥裔,但我想差不多。

你是第一个投靠我们的人,年龄也够大,相对成熟些。我希望你能当个领队,管理十来个人。”

莱拉真的惊喜了,她昨天实在是饿晕头了,才壮胆主动向探索队求助,当时已经做好了活不下去,干脆就死的打算。

没想到竟然能绝境得救。

虽然不知道具体要自己干嘛,但她连忙答应道:“好的,维克多先生,我愿意当个领队,一定能管好队伍。无论叫我做什么都可以。”

同为女人,更年轻的乔安娜就坐在旁边,快嫉妒死了。她起床就找莱拉说话,就是想拉近些关系,抱个团什么的。

可一会功夫,叫‘维克多’的队伍头领就把莱拉提拔起来了,却对近在咫尺的乔安娜视若无物。

两个女人似乎就有了阶层差异。

“放心,我们不会要你完成什么太危险的任务。你的工作很简单,就是帮忙从镇内收集能回收利用的物资。

比如说塑料制品。

我们有一套简陋的干馏设备,可以通过常压加热后分馏的方式来制取煤油、汽油、柴油之类的燃料。

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很多塑料杯塑料桶塑料玩具之类的,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充当生产燃料的原材料。”

周青峰说得是真的,他跟‘灰鲨’研究过燃料的问题,光伏发电虽然好,但不可能解决所有能源的需求。

大化工已经崩溃,那么就只能靠小化工来获取燃料。

在末世爆发前,他就从‘东大’进口了好几套‘土法炼油’的设备。

那玩意产能小、污染大,工作环境极为恶劣,但绝不是随便找个油桶凑合的破烂货,是找石化机械厂设计制造的正经设备。

只要原料供应的上,‘土法炼油’设备每天能生产两三吨不同种类的燃油,这已经能支持千人规模的团队日常使用了。

避难所内其实屯了好几个油罐,足足两千吨的高品质燃油,但那些燃油属于用一点少一点。

之前避难所没有对外探索和扩张的需求,没谁想启动炼化设备。但现在不一样了。

如果能有持续的燃油供应,哪怕品质差一点也无所谓,至少解决了‘有没有’的问题。

听到只是要自己去捡塑料,回收物资,莱拉也跟着松口气,这至少是份正经工作,劳动强度也不大,自己肯定能适应。

请:m.llskw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