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章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(二)(1 / 1)

大臣们听了都觉得这事不靠谱,纷纷反对:“丹杨地势太险了,还和吴郡、会稽、新都、鄱阳四个郡接壤,方圆好几千里,山里全是重重山谷。那些躲在深山里的百姓,从来没进过城,也没见过官吏,常年拿着兵器在野外游荡,一辈子都待在树林里。还有不少逃犯和作恶的人,也都躲在里面。山里还出产铜铁,他们能自己打造铠甲兵器。当地人本来就喜欢练武、擅长打仗,爬山越险、穿越荆棘丛,对他们来说就像鱼儿游进深水、猿猴爬上树木一样轻松。他们还总盯着机会出来抢劫,朝廷每次派兵去打,刚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处,他们打仗时像蜜蜂一样一拥而上,打输了就像鸟儿一样四散逃跑。从以前到现在,就没人能管住他们,这事儿太难办了!”

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听说后,也觉得儿子这事肯定成不了,还叹气说:“诸葛恪这孩子,要是办不成这事,不光不能让咱们家兴旺,反而会让咱们家族遭遇灭顶之灾啊!” 可诸葛恪却坚持认为自己一定能成功,反复向孙权陈述计划的可行性。孙权最终被他说服,任命他为抚越将军,兼任丹杨太守,还赐给他三百名手持棨戟的卫兵。任命仪式结束后,孙权特意让诸葛恪摆出仪仗,配上鼓吹乐队,护送他回家。这一年,诸葛恪才三十二岁。

诸葛恪一到丹杨郡府上任,就立刻给周边四个郡的属县县令写信,让他们各自守住自己的辖区,整顿好手下的队伍,把那些已经归顺朝廷的百姓,全部集中起来居住。接着他又把自己手下的将领分派出去,让他们带兵驻守在深山险要之处,只做防御工事、加固防线,不主动和山民交战。等到山民种的庄稼快成熟时,他就下令士兵去把庄稼全部收割干净,连种子都不留。

山里的存粮吃完了,新种的庄稼又被收割,那些集中居住的归顺百姓也没法给他们提供粮食,山民们很快就陷入饥饿困境,只好渐渐走出深山投降。诸葛恪又下了一道命令:“山民们放弃作恶、归顺朝廷,都要好好安抚,把他们迁到外面的县城居住,不能猜忌他们,更不能随便关押。”

臼阳县县长胡伉抓到一个叫周遗的投降山民。这周遗本是个作恶多端的人,这次是因为实在饿得没办法才出来投降,心里还想着以后再叛乱。胡伉没管诸葛恪的命令,直接把周遗捆起来送到郡府。诸葛恪一看胡伉违反了自己的规定,当即下令把胡伉斩首示众,还把这事的经过详细上报给孙权。

山民们听说胡伉因为关押投降的人被处死,终于明白官府只是想让他们出来归顺,并没有恶意,于是老少相扶,纷纷走出深山。到了三年之期,收服的人数果然和诸葛恪当初保证的一样。诸葛恪自己统领一万兵马,剩下的士兵则分给了其他将领。

孙权为了嘉奖诸葛恪的功劳,派尚书仆射薛综去慰劳军队。薛综先给诸葛恪等人写了封信,信中说:“山越人靠着地势险要,历代都不肯归顺,朝廷宽松时他们就犹豫不决、首鼠两端,朝廷施压时他们就像狼一样警惕逃窜。如今皇帝威严震怒,下令让您率军西征,朝廷在后方制定精妙策略,军队在前线展现强大威势。将士们的兵器没沾血,铠甲没沾汗,就把为首作恶的人消灭了,山越部众也都归顺了朝廷。不仅扫荡了山里的贼寇,还为军队补充了十万兵力,野外没有残留的贼寇,城镇里也没有剩余的奸人。既铲除了凶徒,又充实了军力,就像把野草变成了良草,把鬼怪变成了勇猛的士兵。这固然是国家威严震慑的结果,更是您这位元帅亲自指挥、治理有方的功劳。就算《诗经》赞美俘虏敌人,《周易》嘉奖斩杀敌首,周朝的方叔、召虎,汉朝的卫青、霍去病,也没法和您相比啊!您的功劳超过古人,勋业超越前代。皇上心里特别高兴,在远方都为您赞叹,还想起古代‘四牡’出征的典故和‘饮至’庆功的礼仪,所以特意派我这个朝中近臣,来为您送上犒劳赏赐,表彰您的大功,慰问您的辛劳。”

之后孙权升任诸葛恪为威北将军,封他为都乡侯。诸葛恪又请求率军到庐江、皖口(今安徽安庆附近)一带屯田,还趁机率领轻装部队偷袭舒县(今安徽舒城附近),俘获了当地百姓后返回。后来他又派人远远地派出侦察兵,探查地形要道,想趁机攻打寿春(今安徽寿县附近),孙权觉得时机不成熟,没同意他的计划。

赤乌年间(公元 238-251 年),魏国的司马懿谋划着要攻打诸葛恪,孙权正准备派兵支援,可观测天象的人说这时候出兵不吉利,于是孙权就把诸葛恪的军队调到柴桑(今江西九江附近)驻守。

诸葛恪曾给丞相陆逊写过一封信,信中说:“杨敬叔(杨竺)跟我聊起当下的看法,他觉得现在有才能的人快没了,坚守道德和功业的人没剩几个,咱们应该互相扶持,像车轮和车轴一样互相配合,对上让国家事务兴盛,对下互相珍惜情谊。他还痛恨现在社会上喜欢互相诽谤诋毁的风气,让已经有成就的人受到损害,让正要提拔的人心里不痛快。我听了这话特别感慨,真心觉得他说得对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