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坦白还是从宽(1 / 1)

足足百千两黄金,可比珠宝首饰值钱多了。

宋挽歌还有什么不满足的?

她当即对盼春说道:“带她们两位将东西收起来。”

“是。”盼春应声,然后又朝着她们两个人做了个‘请’的姿势。

等几人出去后,殿内就只剩下了宋挽歌和德贵妃两人。

宋挽歌笑看着德贵妃:“贵妃娘娘送的礼物妾很喜欢。”

“接下来你打算做什么?”德贵妃并不介意宋挽歌把自己的两个贴身宫女给支开。

如今这里是毓秀宫,不是太极殿,加上这里的人目前也都已经被她给收买了。

所以她说话也不用像之前那么避着,“贵妃娘娘可知这场火是谁放的?”

既然有人想要她死,如今她也算是浴火重生,这第一棒自然是要先整治放火那人。

“不知道。”德贵妃摇摇头,“但昨晚上我收到消息,唐老将军和宋大人分别被召见进宫,第二天朝堂上唐老将军再没有和宋大人对着干,也没有说皇上被女人迷了心智这些话……”

“我猜想,皇上昨天晚上应该是和唐老将军说了些什么。”

德贵妃虽然没有把话说的那么明显,但宋挽歌也听得明白,这事八九不离十是唐贤妃干的,而且还是在唐家人不知道的情况下。

如今唐老将军想要借着她的这些事来弹劾宋城,所以宋城才会跟自己‘共进退’,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’。

想明白这些之后,宋挽歌也懂了宋城为何会火急火燎的给自己送信件,合着是自己的事情烧着他了。

德贵妃见宋挽歌一直没说话,只安静的等着她回应。

过了好大一会,宋挽歌才道:“枪打出头鸟,谁最想要我死,我就先将靶子瞄准谁。”

德贵妃眼角眉梢都带着笑,“我就知道没看错你。”

“还有一件事,是关于唐贤妃的,你想不想知道?”

“德贵妃只管说就是。”宋挽歌轻声道。

“冷宫失火前,皇上和唐贤妃起了冲突。”德贵妃说到这里的时候她压低了声音,“听说当时吵的很凶,皇上直接抛下唐贤妃离开了,唐贤妃当天就搬回了贤和宫。”

宋挽歌听到这话有些惊讶,澹台长垣为了唐老将军的势力,对唐贤妃那可是好的不得了,又怎会和她起冲突。

“最是无情帝王家,咱们这后宫的女人啊,就是此一时彼一时,有些事情还真不好说。”德贵妃说到这里的时候叹了叹。

宋挽歌知道,德贵妃这是在点自己。

若是没有在冷宫经历这些事情,宋挽歌或许还对帝王爱情有些憧憬期待,从冷宫出来之后,她不这么想了,她只想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的。

“皇上如今对我有几分愧疚,我可以用这几分愧疚快速‘成长’。”宋挽歌言简意赅,“我想搞唐家,还请德贵妃指点迷津。”

她说的不是想要搞唐贤妃,而是说唐家。

就代表她已经明白这后宫的利害关系。

德贵妃轻点桌面,“唐老将军如今可是咱们西景的大功臣。”

“他去南边打仗,就真的是靠着自己获胜的吗?”宋挽歌质问,她脑海中浮现那枚夜明珠,那夜明珠说不定就是外祖给她的指引,告诉她这些事情都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
“这件事情我可以去调查。”德贵妃很快明白她的想法。

“多谢德贵妃。”宋挽歌站起身,很认真的朝着德贵妃行了礼。

“先别谢这么早,等我调查出来之后你再谢也不迟。”德贵妃挥了挥手。

……

德贵妃离开后,宋挽歌坐在那里,细细盘算着。

刚才她之所以不告诉德贵妃自己外祖一家的事情,也是因为她虽说和德贵妃达成了合作关系,但并不是完全信任,而且德贵妃背靠丞相,这也是她在后宫能这么张扬又没有人找事的原因之一。

最重要的是……宋挽歌之前让秋实去打探皇上每日翻谁的牌子时无意中发现的,德贵妃压根不在意有没有获宠,也压根不在意皇上是否会注意到她。

在后宫里面,有实力又不争宠,而且还没有皇嗣的女人……任谁也不想和她为敌。

到夜里的时候,李公公过来给她送补品。

当宋挽歌瞧见李公公的那一刻,她微微惊讶,这是她没有想到的事情。

难道李公公是福清公公的人?

一连串的疑问围绕着宋挽歌。

李公公朝着宋挽歌行了礼,“奴才参见宋贵嫔,这是皇上差奴才送来的补品,宋贵嫔趁热吃。”

“好。”宋挽歌边说边将碗接过来,却‘不小心’手一滑,碗摔碎在了地上,她“呀”了一声,“碗摔碎了,这下该怎么办?”

“是奴才该死,奴才这就去给宋贵嫔重新准备一碗。”李公公赶忙跪在了地上。

“行,你去吧。”宋挽歌也没有多说什么,拿着帕子擦了擦手,递给了旁边站着的盼春。

李公公后面的奴才将赏赐放下之后也跟着离开。

等人都走完了,盼春才问:“宋贵嫔,您就让他这么走了?”

“他等会还会回来的。”宋挽歌说完,便慢条斯理的吃着晚膳。

等李公公过来的时候,前厅里面已经被打扫干净,只有宋挽歌一人在那里吃饭。

刚才她的确是故意的。

李公公心知肚明,他跪在地上,小心翼翼地将碗放在了桌子上。

宋挽歌不着痕迹的看了他一眼。

“这会没有人,你说吧,是坦白还是从宽?”

“回宋贵嫔,奴才不是福清公公的人。”李公公直接开口说。

“哦?你不是福清公公的人?那是福禄公公的人,还是皇上的人?”宋挽歌问,她原本以为李公公还真是宫里面十分特殊的存在,没想到兜兜转转又转到澹台长垣那里。

“不管是福清公公还是福禄公公……亦或者是皇上,都和奴才没有半分关系。”李公公知道宋挽歌一时半会不会相信自己,于是又道:“奴才若是皇上的人,又怎敢在冷宫私自藏人?那不是要了命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