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换身份证(1 / 1)

赵晓慧被钟广鑫紧紧地牵着手,缓缓地走着。尽管脚下铺着草垫子,但由于地面有些湿滑,他们的步伐依然显得有些小心翼翼。

在这一路走来的过程中,他们至少目睹了三个人摔倒在地。不过,或许是因为大家都穿得比较厚实,这些人在摔倒后很快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,若无其事地爬起来继续前行。

赵晓慧凝视着眼前的这一幕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:“单从表面上来看,这里完全不像是处于灾年之中啊。”

她看到周围的人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,孩子们在雪地里嬉笑打闹,虽然树木都光秃秃的,但被洁白的雪覆盖和堆积后,整个环境反而透露出一种别样的韵味。

与她上一世在私人基地里所见到的景象相比,这里的情况显然要好得多。在那个基地里,人们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之中,资源匮乏,环境恶劣。而此刻,她眼前的这个世界虽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,但人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,依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。

在那个时候,社会的管控似乎非常松散,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无人监管。私人基地的建立者们不仅没有受到任何约束,反而肆无忌惮地从普通民众身上榨取利益。他们就像饿狼一样,时刻盯着群众,想尽办法搜刮油水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下,抢劫和杀人事件屡见不鲜。尤其是女性,她们面临着更大的危险。然而,令人惊讶的是,即使到了如今这个时代,男性也并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。特别是那些长相出众的男性,同样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。

回想起上辈子的经历,她深感无奈。尽管冬天有水源,但由于各种原因,她的脸上从未真正干净过。这种生活的艰辛与困苦,让她深刻地认识到在危难时期,跟随国家政府的重要性。

钟广鑫感慨地说:“只希望未来的日子能够一年比一年好啊。”这句话虽然简单,却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。

到了一号楼之后,稍微等了一下才等来军卡,军卡是用来运送物资的,后面的车厢里自然是没有地方可以坐的,但如果站着的话,随着车辆的开动未必能站得稳,除非像沙丁鱼罐头一样人挤的动弹不得。最后五十人一辆车,全部就地坐下,车开过去也只要十来分钟,虽然空气很闷,人也很多,怕着凉感冒,恐怕一整个冬天都没洗过澡,身上也有点味道,但忍忍还是可以的,正赵晓慧和钟广鑫裹着脸的围巾下,戴了放着香片的口罩。

开到了种植基地,赵晓慧看到一栋栋面积不小的平房,之前钟广鑫就说过,这种平房里面是建造的种植暖棚,夏天挡太阳,冬天挡雪,想要种出粮食,如果气候一直这么极端,那就只能室内种植了,不过现在里面应该是住着人,就是不知道这么一间大平房里面,能住多少人了。

赵晓慧心里刚好奇着,负责带队去登记拍照的士兵就满足了她的好奇心,拍照的地方在其中一个暖棚的平房内,士兵带着人走进去,原本还算安静的环境瞬间变得嘈杂起来,平房里搭建了一个暖棚,在这边避寒的人都住在暖棚里面,就像以前的种植大棚,只不过整个暖棚更大,隔温膜也是挂在房顶上,就不需要消耗内部空间的支撑,里面密密麻麻都是人,因为暖棚的隔温膜内外有温差,温差导致的水蒸气看不太清楚里面,但还是依稀能看到不少人是直接睡在地上的,可能就铺了一床被子,因为空间不够,睡的比较近,几乎是人挨着人在睡了。

其实一开始暖棚里面的条件勉强还算可以,至少人跟人之间能空出一个行走的过道,不至于如此拥挤的几乎要贴在一起了。但随着居住进来的人越来越多,从外面救援回来的人,过了隔离观察的人,都逐渐的往暖棚里面安置,没有电没有气,没办法供暖,那些有能力住在屋内的毕竟在少数,大多数地震后几乎身无一物,不住暖棚那就只会被冻死,所以居住环境越来越差之后,也没人离开,挤就挤吧,总比在外面冻死的好。

赵晓慧下意识贴近了钟广鑫,要如果说来的路上,她觉得不那么像灾年,现在到了暖棚里,所看到的一切都在体现出灾年的艰难。

平房里面有单独的办公室,办公室之前是用来给值守的士兵居住的,这么多人住在一起,肯定会有一些矛盾冲突,而且人过于密集了,对于疾病防控也很不利,所以一个平房里面至少建了两个办公室,一个给士兵值班休息,一个给医护人员值班休息,这会儿就清理出了其中一间作为拍照登记的地方,一个个的进去,估计要验指纹填资料,速度还挺慢的,没轮到自己就只能站在门口排队等着。

有小孩好奇的去扒拉那些隔温膜,大概是没见过,甚至想要掀开看看里面,结果被家长一把给拉了回来:"让你不要乱碰外面的东西,知不知道有很多病菌病毒!"这么说着,还把小孩给拉离开,一脸嫌弃的远离了那些隔温膜,好像那是什么脏东西,里面住的都是一些病菌一样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