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0章 全龙国推行,让蛀虫无处藏身(1 / 1)

老郑握着方向盘,从后视镜里看着他,语气里满是感慨:“周部长,您这错位调查的法子,真是治住了基层的歪风。”

“现在清河县的村干部,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一手遮天了。”

周志高合上笔记本,目光望向窗外渐渐热闹的街道,嘴角露出一丝浅笑:“清河市只是个开始。基层治理的沉疴,不是一个市能解决的,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”

他掏出手机,拨通了京城组织总部的电话,语气坚定:“我是周志高,关于基层错位调查的做法,我想向组织汇报,建议在全国各省推行。”

“这是真正惠及老百姓的举措,不能耽误。”

电话那头的领导听完汇报,当即表示支持:“周部长,你的想法很好,我会听你的命令立刻下发通知,要求各省组织部学习清河市的经验,尽快落实错位调查。”

“你要是有时间,也可以去几个省份指导一下,确保政策落地。”

挂了电话,周志高对老郑说:“改变路线,先去省城,再从省城去邻省的江州市。”

“我们要亲眼看看,错位调查在其他省份能不能顺利推行。”

车子驶进省城时,省组织部部长方凯已经在门口等候。

“周部长,您可来了!我们刚收到中央组织部的通知,正愁不知道该怎么落实错位调查呢。”方凯的语气里满是急切,手里还攥着一份空白的《省级错位调查实施方案》。

周志高接过方案,坐在会议室里,结合清河市的经验,逐条修改完善。

“各省之间也要形成交叉监督,比如咱们省的调查组去江州市查县城,江州市的去邻省查,这样能避免省级层面的包庇。”他指着方案里的“监督机制”条款,“另外,要建立举报奖励制度,老百姓要是发现调查人员徇私,举报查实后,给予五百到两千元的奖励。”

“只有让老百姓参与进来,监督才能真正有效。”

方凯连连点头,赶紧让工作人员修改方案。

当天下午,省组织部就召开了全省错位调查部署会,要求各市县在一周内落实到位。

消息传开,各省的组织部都行动起来,江州市组织部部长王强更是直接带着团队,来省城学习错位调查的具体流程。

“周部长,我们市的基层问题也不少,就盼着这样的好政策能早点落地。”王强的语气里满是期待。

周志高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放心,只要严格执行,不出三个月,基层的风气肯定能变。”

“不过要记住,错位调查不是走过场,要真正深入基层,听老百姓的声音。”

“要是让我发现有人敷衍了事,就算是省级干部,我也不会手下留情。”

王强赶紧表态:“您放心,我们一定全力以赴,绝不搞形式主义。”

接下来的半个月,周志高辗转于三个省份,指导各地落实错位调查。

每到一个地方,他都会先去基层暗访,了解真实情况,再根据当地的问题,调整错位调查的细节。

在江州市的一个偏远乡镇,他遇到了之前被举报挪用扶贫款的村支书张磊。

“周部长,我知道错了,我已经把挪用的钱还回去了,求您给我一次机会。”张磊的脸上满是悔恨,“现在乡镇干部都怕被外县的调查组查到,对我们管得严,我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。”

周志高看着他,语气严肃:“机会不是我给的,是老百姓给的。”

“你要是真想改过,就好好为老百姓办事,用实际行动赢回他们的信任。”

错位调查推行一个月后,全国各省都传来了好消息,溪南省查处基层违纪干部213人,追回资金5200万元。

东省通过错位调查,解决了187件村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。

广省更是将错位调查与乡村振兴结合,推动了23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。

然而,骂周志高的人也不少。

这些人大多是隐藏在基层的腐败分子,他们之前靠着“熟人监督”的漏洞,肆意挪用公款、欺压百姓,如今错位调查打破了他们的“保护伞”,让他们防不胜防。

在一次基层干部座谈会上,有个乡镇干部私下抱怨:“以前查基层,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现在倒好,头上悬着一把刀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外县的调查组查到。”

“自己都自身难保了,哪还敢容忍村干部胡作非为?”

这话传到周志高耳朵里,他不仅没生气,反而笑了:“这就是错位调查的目的。只有让基层干部有危机感,他们才会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。”

“而且,打击村霸、查处违纪村干部,还能给外县的调查组留下好印象,保住自己的职位,这样一举两得的事,他们没理由不做。”

果然,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开始主动查处违纪行为。

在湖省的一个乡镇,镇长主动带领团队,查处了三个违纪的村支书,还将追回的扶贫款发放给了村民。

“以前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现在才明白,只有把问题解决了,老百姓满意了,自己的位置才能坐得稳。”镇长在汇报工作时,语气里满是感慨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