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觉间,便来到了中午。
江淼脱了防护服和头盔,更换了一套日常休闲服,从实验室的更衣间出来。
一出来,就看到了在门口临时办公的黎子轩和柯勇。
黎子轩赶紧站起来说道:“老板,两个小时前,有一个来自省农科院的科研团队来拜访,希望可以见您一面,是今天中午见面,还是改期?”
“哦?哪个科研团队?”江淼接过申请表,看了一眼上面的申请人和来访理由:“原来是王英祥教授的团队,大豆育种领域,想交流一下关于仙豆系列新品种的新特性,那就今天中午吧!他们还在吗?”
黎子轩一边迅速关闭笔记本电脑,一边回道:“还在,科技事业部的黄星河研究员接待了他们,好像去了后山的实验种植基地参观了。”
“那就在我平常会客的二楼包间见面吧!”
“好的。”
而正在参观实验种植基地的王教授等人,收到了黎子轩打过来电话之后,也急匆匆下了山。
员工餐厅的二楼包间内。
江淼已经吩咐好了厨房做了一些简单的饭菜,招待一下王教授一行人。
十几分钟后。
黎子轩敲门进来,后面戴着眼镜的方脸中年人。
看到对方的那一刻,以及后面的老熟人萧碣石院长,江淼就笑着站起来:“王教授,萧院,还有各位朋友,你们好!我是江淼。”
王教授也笑着和江淼握手:“你好你好,我也是经常听学校的学生谈起江总和海陆丰公司,江总,今天来访,是我冒昧了。”
“江总,好久不见了。”萧碣石微微点头。
“萧院,请坐,别跟我客气。”江淼又转过头看向王教授等人:“王教授,各位朋友,都坐,我已经点了菜,中午让我尽尽地主之谊。”
“哈哈,那我们就不客气了,让江总破费了。”萧碣石一边说,拉着王教授等人入座。
入座后。
黎子轩给众人倒了茶。
而江淼则趁着饭菜还没有上来,开口问道:“王教授,听说今天你们去了红草镇的大豆实验田?”
“是的,我和几个同事和学生近期准备在粤东收集一批野生大豆种子,做一些基因方面的研究,今天早上刚好路过汕美,萧院长说你们海陆丰公司在红草镇有大豆实验田,我便过来考察。”王教授说着说着,又看向博士生小宋:
“小宋,你将那几份样品拿出来。”
小宋赶紧从背包中,取出从大豆田拔回来的五棵大豆。
“这确实是我们公司的品种。”江淼一眼就看到了仙豆大豆的根系特征。
王教授接过密封袋,打开之后,取出其中的一块根块,好奇地问道:“江总,对于这个品种的根块我非常好奇,常规育种应该很难做到这一点吧?另外我还发现这种大豆的叶片吸水能力特别强,这也是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新特性。”
江淼挑了一些可以说的内容,稍微解释了一下:“我使用了一些新技术,比如细胞融合技术,再通过杂交、诱导突变,重复几次之后,才获得了现在的仙豆系列新品种。”
“没有使用转基因,或者基因编辑技术吗?”王教授有些难以置信。
“并没有,细胞融合的母本都是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。”
听到这个解释,王教授也是无比震惊:“不可思议,这恐怕需要很庞大的实验样品量吧?”
江淼尽可能合理化过程:“是的,初代母本就使用了近200个品种,一共细胞融合了大约20万株大豆幼苗,之后进行了育苗、杂交、观察、再融合、诱导突变等。”
“这么庞大?”王教授也没有想到海陆丰公司的大豆育种工程会如此庞大。
“是的,我使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宏基因检测技术。”
王教授目光之中流露出一丝思考,他当然知道是什么宏基因检测技术。
所谓宏基因检测技术,就是不依赖于微生物的培养,能直接从环境样本里提取dna的一种技术,在获得环境之中的基因样品之后,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,获得大量的基因序列信息。
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,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微生物(如细菌、古菌、真菌等),以及它们的相对丰度上。
另一个研究员也是从事转基因大豆育种的工作,他有些好奇地问道:“江总,宏基因检测确实可以快速获得微生物,甚至是一大堆细胞的基因,可如何分辨出来,目前大豆之类的植物基因,应该没有相应的快速分析工具吧?”
“我们公司自己设计的一个筛选分析模型,专门用在植物的基因快速分析上。”江淼倒是没有说谎。
他确实设计了一个专门用于分析植物基因的筛选分析模型。
这个模型的技术,很大一部分是他通过互联网“渠道”,借鉴了全球各个宏基因检测软件和其背后的生物技术公司数据库。
江淼这大半年以来,可是恶补了不少的计算机知识,他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,学习各种知识的速度非常快。
不过他没有重新设计一个新的软件,而是直接“借鉴”了一家大型生物基因检测公司的分析软件,然后改头换面一下,又整合了其他公司的技术和数据库,加上江淼自己总结出来的一部分基因规律。
这个软件在春节期间,江淼趁着休假,暗中完成了这个基因检测工具。
通过这个工具,可以快速分析出微生物、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系列。
听到海陆丰公司拥有这种基因检测工具,王教授自动脑补了一下,这个事情便合理起来,他心里面有些好奇:“江总,这个基因检测工具的检测速度和精确度如何?”
江淼娓娓道来:“我们在大豆方面的基因数据库比较齐全,1000份大豆的基因序列,大概在20~50个小时左右,就可以全部分析出来,并根据基因数据库同步进行匹配。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,准确度大概在90,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筛选出集中了良性基因的大豆品种。”
“速度这么快?准确度如此之高?”王教授人都快麻了。
虽然他知道,这种分析出来情况,肯定需要研究人员进行二次处理,可这也比传统育种快了十几倍以上。
当然,前提是有高效的工具和基因数据库,不然只能获得一大堆意义不明的基因序列。
要让宏基因检测系统高效获得准确度极高的结果,有三个前提,分别是:
分析模型。
计算机算力。
基因库。
三者缺一不可。
就目前而言,人类的计算机算力还算勉强够用。
而分析模型和基因库方面,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。
江淼的分析模型,一方面是借鉴了其他科研机构和生物基因检测公司的模型;另一方面是他总结出37条基因规律,只要拿出一部分基因规律,套入到了分析模型之中,就可以让准确度、分析速度大幅度提升。
而基因库的相关数据,则可以套用了鉴定面板储存的基因信息。
不过比较麻烦的事情,是这些基因序列的内容,需要江淼人工一个个输入基因数据库之中。
没有办法,谁叫鉴定面板和他的灵魂暗物质融合在一起,现在又没有可以准确读取脑电波的技术,自然也没有脑波数据传输设备。
就算是有这种技术,江淼也不会用,毕竟可以读取大脑信息的设备,谁敢随便往自己身上使用,特别是自己有大秘密的情况下。
这个工具目前使用起来非常不错,特别是对于类似于书雅这种掌握了基因规律,又没有鉴定面板的人,她可以借助这个工具,进一步提升科研效率。
当然这个工具的另一个用途,就是为江淼快速研发出各种新品种农作物、农产品,而做的技术背书。
毕竟随着海陆丰公司推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,外界对于海陆丰公司的关注也在与日俱增。
江淼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。
而这个工具的出现,也会让江淼的重要性直线上升。
其实江淼已经通过何幼薇的渠道,向上表明了这个基因检测工具的重要性,目前上面已经在组织相关的专家,准备下来考察。
考察时间大概定在今年11月。
之所以定这个时间,就是为了验证这个基因分析工具在大豆育种领域的效果,只要海陆丰公司在漠南种植的大豆实验田获得成功,那技术考察队会马上过来。
如果效果真可以如此强大,那这个基因检测工具肯定会被严密保护起来,甚至会给这个工具专门配备一台独立的大型超算,以后除了江淼这个创始人和林书雅等人可以随便使用,其他人要使用这个工具,必须通过一层层审核。哪怕是目前这个工具,只对一部分特定农作物、养殖动物有用,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成果,更何况江淼还可以继续完善这个工具。
双方交流了半个小时。
王教授人都快麻了,他发现江淼真的非常厉害,各种生物知识信手拈来,他都有些跟不上江淼的思路和节奏。
而那几个博士生更是一脸蒙圈,一开始还听得明白一部分内容,后面的讨论越发专业起来之后,就只剩下王教授和两个资深研究员,才勉强可以和江淼交流一二。
哐哐…
餐厅的配送员推着餐车进来。
看到这一幕,王教授心里面如释重负:‘终于上菜了,差点应付不过去,江淼这个家伙的脑袋怎么长的,简直是变态。’
王教授等人的样子像极了,课堂上被老师点名提问的学生,听到下课铃声的那一刻。
江淼也发现王教授等人的微表情,心里面暗笑:‘不把你们镇住,怎么立天才人设。’
他中断了讨论学术的内容,笑着说道:“菜上来了,大家别客气,趁热吃。”
萧碣石全程最轻松,因为他就是来打酱油的,遇到不懂的内容,就说“对对对,江总果然厉害。”、“这个方向前景如何?”、“这个技术还有什么难点?”,诸如此类的套话,同时也是气氛活跃组,避免交流陷入冷场。
这不,一听到开饭,萧碣石笑眯眯地拍了拍自己肚子:“呵呵,我这肚子得饿得咕咕叫了,就不跟江总客气了,王院,各位研究员、各位同学,我们动筷吧!”
“好,江总,萧院,大家请。”
众人纷纷干饭。
包间内的气氛也从之前的严肃,变得欢快不少。
虽然江淼没有安排太多菜,在场14人,他就安排了8个菜,不过菜量是非常足的。
萧碣石夹起一大块肥美的蒲烧鳗鱼:“这烤鳗不错,比罐头鳗鱼好很多。”
“确实,目前各地的活鳗价格可比罐头鳗鱼高了50左右。”江淼笑着解释着。
一个有些地中海发型的研究员咬了一口白切鸡,然后问道:“对了,江总,我前几天听说你们公司研发了一种香料型的草莓,也是使用那个工具研究出来的吗?”
江淼喝了一口香草柠檬茶,然后笑着摇摇头:“那个品种是一个意外,我们公司的草莓是使用组培育苗生产的,大家都知道,组培育苗过程中是有一定概率,出现基因突变的。”
“哦?也就是说,那个香兰草莓是组培过程中的基因突变个体。”地中海研究员在心里面感叹海陆丰公司的运气爆表。